能做“复杂而不难”的事

去做那些大多数人明知可行却从未去做的事,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能做“复杂而不难”的事
Photo by Lysander Yuen on Unsplash
💡
谢谢阅读,欢迎你在 X 即刻上关注我。
让资产自由流动起来 |假设检验
在微观层面打破货币的“不可能三角”

在上一篇内容「让资产自由流动起来」发出后不久,美港股投资圈就发生了一个“大新闻”:盈透证券 IBKR 收紧了对中国地区用户的审核,要求中国国籍,新注册的用户,提供在内地之外的居住或工作证明。

可以说中国大陆投资者本身就在“Hard 模式”,而这种局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只会愈发严峻。

而哪怕过去几年美港股账户,银行卡开户的风潮很盛,新闻一出身边还是有不少人抱怨没来得及开户,紧张是否还有机会,这引出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许多人无法做“复杂而不难”的事,严重缺乏行动力。哪怕是按部就班根据流程、计划执行的能力。也许可能的原因有:

  • 懒惰
  • 缺乏时间
  • 缺乏能量精力
  • 把“复杂”直接和“难”画上等号,给自己增加心理障碍。

我不在此深入讨原因——这是每个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篇内容想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应去做“复杂但不难”的事,尤其在资产管理与投资中。

大部分人不做

是的,这个理由看起来非常荒诞,但很真实。投资并非“聪明人的游戏”,而是执行者的游戏。多数人输在不去执行,而不是没能力。

而我们的优势就来自于此:去做那些大多数人明知可行却从未去做的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 开立香港/美国证券或银行账户,搭建跨境资产通道,就可能让你领先 90% 甚至99% 的人。
  • 长期坚持定投 SPY 或全球指数基金,往往就能跑赢多数在 A 股短线搏杀交易的散户。
  • 养成早睡早起、合理饮食并定期体检,会显著提高健康与长寿的概率。

少数人选择行动,多数人选择拖延;优势往往属于前者。

Just Do It

随着年龄增长,我越来越相信:最有价值的能力不是聪明,而是把想法付诸行动的能力。聪明或许是天赋,但执行是可被选择与训练的。是否能迈出第一步,决定了你能否走完那一万步。

“复杂但不难”的事,就是锻炼执行力的最佳起点:流程可拆解、步骤可复制,本质上并不困难——关键是是否愿意开始。

而且这类事情带来的正反馈确定性很高,完成了就是完成了,成就感随之而来。除了即时的正反馈,还有可能随时间而产生复利。

我们都听过这个段子:

一个人每天都在祈祷:“上帝啊,请让我中一次彩票吧,我真的需要这笔钱。”
日复一日,他跪拜、祈祷,却始终没有结果。
终于有一天,上帝忍不住了,愤怒地对他说:
“孩子,我也想帮你,可你至少得先去买张彩票啊!”

数年前我开始行动,也是有一天突然意识到我和太太总在说:“早知道当时买苹果的股票”,“早知道当时买特斯拉的股票”,但我们甚至连个股票账户都没有。

Talk is Cheap.

再也不想做嘴炮王者的心态,让我开始从这些复杂但不难,有反馈,有收益的事开始,逐渐锻炼自身的执行力。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最后这一点,我觉得同样是对「让资产自由流动起来」内容的一个补充。

之前看过一部 Netflix 推出根据现实故事改编的短剧《Inventing Anna》/《创造安娜》。除了 Julia Garner 的颜值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女主对「Fake It Till You Make It」这个金句的真实演绎。

事实上到最后一步如果女主真的成功,那这一切就是白手起家,美国梦最生动案例而不是一个惊天骗局了。

但这个故事还是带给我很多启示。自信先于行动,很多时候,你并不是因为确定自己能行才去做,而是因为开始做了,才逐渐变得确定。

我们都希望追求生活上/财务上的自由。那就不妨先“假装成为”那些已实现自由的人:站在他们的位置,观察他们如何行动、如何思考、如何管理资产,然后复制可行的行为。

因此每当有家人朋友问我“就这么点资产,XXX 这样做有必要吗?”我都会告诉他们:Fake It Till You Make It,所有决策不应由“麻烦”或“是否必要”来驱动,而应以“是否正确、是否有利”为准。

慢慢的也许有一天,我们现在假装的,努力才能有的行为和生活会成为我们的习以为常。

  • 谢谢阅读,欢迎你在 X 即刻上关注我。
  •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你对我的创作进行打赏。
  • 你的订阅、评论并分享给好友❤️,也是对我很大的支持及帮助;
  • 你也可以访问网站介绍📑,更好了解我及这个网站。
  • 如果不喜欢,希望你留下建议,并分享给你讨厌的人😜。
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