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

李光耀的价值观与世界观
Photo by Zac Zhou on Unsplash

对新加坡的国家印象由许多片段构成:从小时候电视不停刷到狮城新加坡旅游广告、印象深刻的鞭刑、亲民的市场美食、到这两年移民热门目的地、全球资金进入新加坡、大量公司在新加坡上市。

这些虽然不足以描绘这个国家的全貌,但却引发了我的兴趣。对新加坡做了些简单的研究,发现了很多意外的事实:新加坡用 1-2 代人的时间就从第三世界成长到了发达国家。而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新加坡 2021 年的人均 GDP 达到了 72,794.0 美元,甚至超过了美国。这个只有 500 多万人口的小国家,却爆发出了远超想象的能量。

而这背后离不开新加坡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 - 李光耀

从邓小平开始考虑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连续 30 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到胡锦涛和习近平执政,李光耀一直都是他们在国外最重要的顾问。

最近读了《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这本书。这并不是李光耀撰写的书,而是作者汇总多个李光耀的演讲与采访后编辑整理的内容。这本书距今已有接近 10 年的历史,很多书中内容诞生的时间则更早,但是放到当下来看也一点都不过时,甚至可以说有一些“神预言”。

美国的对华政策总是受到一些无关紧要的因素的影响,比如躲避迫害的中国异见人士遭受的痛苦、民主、人权、最惠国待遇、“西藏问题”、台湾试图成为具有“独立”地位的联合国会员国等问题。挑战中国的主权与团结将引起中国的敌视。只有当美国的政策是遏制中国、放缓或阻止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时,着重强调这些问题才是必要的。

对我来说,最大的兴趣并不在书中的政治观点,而是对智者的价值观,世界观,思考问题的视角有极大的好奇。我将在书中摘录的有趣内容进行重新的整理,记录在这篇文章中。

关于中国

  •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对额将不可避免地赶上美国,但其创新能力可能永远无法与美国匹敌,因为它的文化不鼓励进行思想的自由交流和碰撞。不然如何解释一个人口 4 倍于美国的国家(可能中国人才的数量也是美国的 4 倍)却少有技术突破呢?
  • 每个人都知道上海人非常聪明、机智,但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这是因为在 150 多年里,自从成为通商口岸,上海就吸引了来自长江三角洲、浙江、江苏以及其他省份的人,这些人雄心勃勃、精力充沛且富有才华,网罗人才数量达两三亿。虽然上海籍的领导人数量不及北京,它的人才数量却是很充足的,因为它依赖的不只是这个城市本身的 1200 万人口。
  • 中国实施民族复兴的主要障碍从内部看,主要挑战是文化、语言以及不能吸引、同化他国人才,今后还会面临治理方面的挑战。
  • 我对“和平崛起”这个词语的第一反应就是对他们的智囊团说:“这个词语本身就是矛盾的,任何崛起都是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他们说:“你会怎么说?”我回答:“和平复兴,或演进,或发展。”

新加坡的发展思考

  • 虽然新加坡和中国都学习核心的儒家思想,但新加坡在过去 40 年间努力把英语确立为第一语言,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为什么呢?肯定不是偶然的,也不是没有激起强烈的反对。我们这么做是为了向世界开放自己,使我们自己接触并利用那些促进发现、发明与创造力的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不仅存在于英语这门语言中,还存在于英语的思维方式中。
  • 新加坡从第三世界国家跻身第一世界国家之列,靠的不是物色那些愿意在担任公职期间牺牲子女未来的部长。我们的方法很务实,不需要高素质人才为了公共利益放弃太多个人利益。新加坡的部长们待遇很高,我们要敢于直面这一点,不能为了回避外界对高薪的质疑而降低人才的待遇,那样做只会让新加坡重返第三世界。
  • 我相信,一个国家如果要发展自己,更需要纪律,而不是民主。民主过于兴旺,就会催生无纪律、无秩序的环境,这是不利于发展的。要检验一套政治体制的价值,最终还是要看它能否建立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否有助于改善大多数民众的生活标准,能否在确保人民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
  • 一个民族的生活标准取决于很多基本因素:第一,它的资源总量与其人口总数的对比情况;第二,技术与工业发展水平;第三,教育培训水平;第四,文化、纪律和劳动力水平。
  • 要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把蛋糕做大。过于注重收入均等化不利于激励那些有才华的、勤勉的人力争上游,不利于激励他们努力提升竞争力。

西方世界观察

  • 美国的优势包括:美国人头脑中没有根深蒂固的陈旧思想,而是思维活跃,富有想象力,态度务实;拥有各类优秀的研究中心,竞相发明新技术、提出新理念;美国社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并能轻而易举地使其融入其中;英语相当于一个开放的体系,是科学、技术、发明、商业、教育和外交等领域的领导者以及各国顶尖人才的通用语言。
  • 接下来几十年间,美国实际上是一个美利坚帝国。无论你是非洲人、南美人、印度人、菲律宾人、中国人或韩国人,美国人都会让你在美国或在海外的美国跨国公司中为美国服务……纵观历史,所有成功的帝国都接受其他种族、语种、宗教和文化的人,并让他们融入自己的民族。
  • 如果他们(美国政府)发现了问题,却因为治理体制的原因而无法加以解决,那么这种体制可以说是运转不灵的。
  • 这些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社会学家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人的不幸与失败不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而是由经济制度的缺陷导致的。因此,慈善就变成了“津贴”,依靠慈善生活本应带来耻辱,但在西方,这种耻辱感却消失了。不幸的是,福利成本的增长速度比政府筹措税款以支付福利的速度还要快,而增税的政治成本又很高。政府为了避免自找麻烦,为了拉选票,索性通过借债向现有的选民提供更优厚的福利,却把恶果留给了还没有成为选民的下一代人。这导致政府预算赤字和公共债务居高不下。

关于全球化

  • 全球化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拉大了高知人群与低知人群的差距、城乡收入的差距,以及沿海省份与内陆省份之间的差距。高知人群可以在国家间自由流动,到发达国家挣得高收入,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领域。低知人群流动能力较差,无法到工资高的发达国家发展。在一个以市场力量为驱动力的世界上,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 全球化不可逆转,因为推进全球化进程的技术已经出现,这些技术是不会消失的。其实,更好的、更廉价的交通和通信将进一步增强推动全球化的力量。

价值观

  • 我认为:人性本恶,必须加以限制,制止恶的一面。虽然这样说可能令人沮丧,但我仍然这样认为。
  • 我们想要一个公平的社会,我们想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但在我们的思想深处,我们从来不会自欺欺人地认为存在两个在毅力、动力、敬业程度、内在禀赋等方面一模一样的人。
  • 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人人平等、回报均等的社会。如果实施了这种平等主义的社会制度,那么那些懒散、无能的人得到的就会和勤奋、杰出的人得到的一样多,最终会打击后者的积极性,他们会竭力减少付出。然而,我们虽然无法创造一个回报均等的社会,却有可能创造一个机会均等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回报多少不是由社会成员占据的财产多少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换句话说,社会应该鼓励人们对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并给予应有的回报。
  • 人的思想不只来自阅读,你可以从书本中获取,但如果你不把书本知识同自己的情况结合起来,书本知识就无用武之地。我自己经常会把读到的东西同自身情况结合起来……同博学多才的人展开讨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点一定不要忽略,我认为这比单纯孜孜不倦地阅读文献强得多。因为通过短暂的交流,你就能萃取对方的知识和对方的思想精华。
  • 我认为,一个理论不会因为听起来悦耳或者看起来符合逻辑就一定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个理论最终还是要放到生活中检验,也就是要看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什么,要看能给一个社会中的人民带来什么。
  • 如果我不能把复杂的思想凝练成简明清晰的语言,并生动地表达出来,让大家都能理解,那么我今天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 作为一个领导人,你的职责就是激励民心、凝聚民智,而不是让人民替你分担忧愁。如果你将难题抛给人民,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
  • 我认为领导才能是先天因素决定的。你可以把一个人教成经理人,但不能培养成领导人。他们必须有非凡的动力、非凡的才智和非凡的毅力以及敢于征服一切的意志力。

完整阅读清单:

我的年度阅读书单 | 2023年 持续更新
阅读是快速获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视角观点与知识最好的方法。

订阅

  • 谢谢阅读,你可以访问网站介绍📑,更好了解本站。
  • 如果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订阅、评论并分享给好友❤️;
  • 如果不喜欢,希望你留下建议,并分享给你讨厌的人😜。

Read more

CMF Phone 1

CMF Phone 1

Nothing 是这两年一直在关注的品牌,从第一款耳机产品就非常喜欢他们的设计,但一直没啥机会入手。最近和太太为了些个人事务每人搞了套香港美国电话卡,手机有点不够用了,于是琢磨着想再买个安卓备用机。 结果刚好看到 Nothing 旗下 CMF 发布的新款,一眼就相中了,很快就决定入手。最为像用作备用机,最初只想买个 8 + 128 版本,但闲鱼问了一圈,这个版本都没有现货要等待。于是转向了 8 + 256 版本,淘宝普遍在 2200 左右,但大部分是香港直邮,要承担邮费以及可能的税费,感觉有点超出心理预期。后来在闲鱼找了个澳门代购可以人工背到珠海发货所以没有税费,2300 元包邮,还有首发送的替换手机壳和支架,权衡下来感觉性价比还行。 虽然看了很多图片,但拿到手开箱后还是被设计质感小小惊艳了下,背面颜色,摄像头周围磨砂,包括螺丝钉质感都和想象中一样精致,爱不释手。整体大小和 iPhone Pro Max 基本一致,但拿在手上份量差别很大,可以说轻飘飘的。把玩了段时间后由于喜欢它的颜值,

By John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