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 为什么我们要减少阅读新闻

这篇文章在少数派网站、公众号和阅览室 app 收获许多优质反馈,我整理摘录了部分在这篇内容中。

讨论 | 为什么我们要减少阅读新闻
Photo by Markus Winkler on Unsplash

年初参与少数派年度征文活动,投稿了「为什么我们要减少阅读新闻」这篇文章,本意想通过写作简单总结过去这两年对于信息获取的想法与思考。没想到发布后大家对这个话题的热情出乎了我的意料,也收获了许多高质量反馈。

最初写作时,由于自身思考、笔力以及篇幅的限制难免造成了不少问题,很多部分没有得到准确清晰的阐释。而且内容源头是我自身主观的思考,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热烈的评论与反馈从更多视角补充了这个话题,让这篇内容更为完整,更有价值。

这篇文章发布在少数派网站及公众号,并被马克到了阅览室 app,在这 3 个地方都产生了许多优质反馈,我整理摘录了部分在这篇内容中,也非常鼓励大家访问原始评论区的完整内容。

少数派网站版评论:点击访问

为什么我们要减少阅读新闻 - 少数派
编注:本文是少数派2022年度征文活动的入围文章。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少数派对标题和排版略作调整。今年我们采用了更加依赖用户反馈数据的奖金结算机制,充电、收藏和阅读量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最终排 ...
咔宝天天吃草 评论:
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文章逻辑清晰、调理通顺,也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是,作者显然已经具有了充足的文化资本,也培养出了对新闻媒体的品味,能够自主筛选和判断新闻内容。这对于大部分面对各种新闻的朋友,是困难的、需要习得的技能。私以为解决方法不是让人们远离,而是让人们参与,带着严肃而认真的态度去阅读。相信能够读到本文的朋友,也曾经在各种科技媒体的文章中“浪费”了不少精力。我也曾是爱范儿、36氪、虎嗅、数字尾巴等中文科技媒体的读者。虽然现在很少去看了,但我阅读它们的经历也成为了我现在判断少数派文章价值的经验的一部分。过去的新闻阅读可以在未来帮助人作为主体的塑造。
其次,通过被筛选后的媒体、通过再次被筛选后的newsletter,我们得到的是少之又少的角度受限的新闻内容。减少新闻阅读,你更不可能看到与你自身意识形态、社会观点相左的报道,更不可能看到其他读者对文章更多角度的“偏见”的评论。那些作者认为有价值的新闻,看起来就像美联社、路透社这些news agency发出的干瘪的三言两语的梗概。私以为作者先验地预设了存在一种带有真理性质的新闻,忽略了新闻本身所带有的社会学、人类学的特质。新闻表面上是描述事件,更为本质的是描述人们作为不同主体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vkzh 评论:
已经在尝试从各种话题里面脱离出来,专注消息里面包含的信息。在以前我也会参与到微博以及百度里热榜的各种话题/议题中...时间久了,我不能以偏概全的来评价大家,但就我来说我觉得自己更多时候的对这些的讨论只是立场的攻防罢了,代价是抛弃了很多的思考。有些如果自己多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应当批评自己。
思考的确很重要,我觉得在现在新闻流溢出的当下,在接收上做一些减法。培养自己思考的勇气是个人的重要事项。尤其是面对与自己立场/观点一致的新闻、消息、话题、议题时,自己愿不愿意去多想一下。不要把自己变成爱吃糖的小孩,不然陌生人拿一颗劣质糖就能让你在信息大潮里迷失。
否则的话,去贴吧、reddit小组就好,尤其是时事相关的,那里只有同好搬运来的自己喜欢的、叫人上瘾的“新闻”。
一只索狗 评论:
去年的确是非常糟糕的一年,以至于有时候负面新闻看多了会产生严重焦虑影响日常的状态。看新闻是为了了解世界发生的变化,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当中,指导日常生活。但后来我也意识到了可能 70% 以上的新闻事件是我们无力改变或是跟我们无关的事情,平台 / 算法把他们认为能带来流量的内容源源不断的送到眼前。与其事事关心,不如有时候主动「断网」,专注于过好眼前的生活,公园散步发发呆、出去吃顿好的、看一部喜欢的电影,对于现在的我,这些都是比「关注时事」更有益处的行为。
TrisLymbo 评论:
一些观点:感觉作者想讨论的并非“阅读新闻”或者说新闻本身,而是“获取信息的渠道”(这也就导致第一段把Tiktok与新闻直接画等号这个结论让我有点疑惑)。新闻一词更多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或者更进一步地说,“新闻是以最快速度对读者最感兴趣的事实进行的有选择的报道……是经过媒体报道的对不同人有不同兴趣的最新的信息。”(李希光)。
当然,根据前述的定义,“偏见”“成瘾”“效率低下”或许都可以是新闻的原罪;但在作者的描述中,效率低下和成瘾这两个特性给人的感觉更像是由于重复多余的无效信息、算法推荐造成的信息茧房导致的,而并非完全由于新闻本身属性所导致。
诚然,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功地在海量的消息来源中筛选出了适合自己的消息源。但前提是要能够抛弃偏见“兼听则明”地筛选。而新闻定义中“对读者最感兴趣”这一点即代表着某种程度上的偏见,但很难说是新闻本身的偏见还是受众群体的偏见。

少数派公众号版评论:点击访问

请在微信 App 访问,获奖网页分享至微信,以访问评论区。

OldRoad 评论:
在静音模式下刷抖音,能巨幅降低视频对大脑的迷惑性,阅读视频而不是听视频,让大脑保持独立思考。遇到特别需要听声音的再打开音量,遇到不适合的内容瞬间划走,不会被声音占用注意力。人最宝贵的能力就是注意力。
笑笑笑笑 评论:
有一段时间晚上一下班就坐在那刷微博,不断更新停不下来,回过神来已经过了12点,最近重新订阅了一份纸质报纸,给自己规定一个固定的刷微博时间,感觉生活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了,所以学会甄别有效信息,放弃无效信息的能力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还蛮重要的。
Stargazer 评论:
很多人想把新闻当成“每日任务简报”这些来操作的,但感觉总是事与愿违。

阅览室 app 内评论:

访问官网或公众号「阅览室通讯」了解如何加入。

陈嘉曦 评论:
我对优质信息源的基本筛选方式是:
尽量或者几乎不看任何算法推荐的内容,因为算法会让我看到我想看的东西,而也许更重要的是看到我“本不想看”或者根本不知道的信息。
花时间专注看收费的订阅制媒体,比如财新,因为订阅制的商业模式是保证今年的读者到了明年还愿意交租,而不是今天能不能10w+卖广告,明天删掉就好。
同一个时事热点,从BBC,CNN,新加坡联合早报,澎湃新闻,人民日报,同时看一看,会有不同的体验。
depykung 评论:
对我重要的资讯和信息一定会通过推荐算法出现在我眼前,这一点可以主动训练达成,浏览、点赞和评论你认为对你有用的内容。No fomo‼️
Shyrz 评论: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功利主义论断。如果一条信息对「短期」的我来说没有用处,那么它就没有「长期」价值的可能吗?
Junyu 评论:
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克服这种倾向,而不是通过不阅读新闻来解决。只要你需要不断探索新知,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

完整阅读清单:

我的年度阅读书单 | 2023年 持续更新
阅读是快速获取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视角观点与知识最好的方法。

订阅

  • 谢谢阅读,你可以访问网站介绍📑,更好了解本站。
  • 如果喜欢这篇内容,欢迎订阅、评论并分享给好友❤️;
  • 如果不喜欢,希望你留下建议,并分享给你讨厌的人😜。

Read more

CMF Phone 1

CMF Phone 1

Nothing 是这两年一直在关注的品牌,从第一款耳机产品就非常喜欢他们的设计,但一直没啥机会入手。最近和太太为了些个人事务每人搞了套香港美国电话卡,手机有点不够用了,于是琢磨着想再买个安卓备用机。 结果刚好看到 Nothing 旗下 CMF 发布的新款,一眼就相中了,很快就决定入手。最为像用作备用机,最初只想买个 8 + 128 版本,但闲鱼问了一圈,这个版本都没有现货要等待。于是转向了 8 + 256 版本,淘宝普遍在 2200 左右,但大部分是香港直邮,要承担邮费以及可能的税费,感觉有点超出心理预期。后来在闲鱼找了个澳门代购可以人工背到珠海发货所以没有税费,2300 元包邮,还有首发送的替换手机壳和支架,权衡下来感觉性价比还行。 虽然看了很多图片,但拿到手开箱后还是被设计质感小小惊艳了下,背面颜色,摄像头周围磨砂,包括螺丝钉质感都和想象中一样精致,爱不释手。整体大小和 iPhone Pro Max 基本一致,但拿在手上份量差别很大,可以说轻飘飘的。把玩了段时间后由于喜欢它的颜值,

By John 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