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的“猜疑链”

如今的内卷像是一种囚徒困境,或者剧场效应。然而这种现象用“猜疑链”解释,也完全说得通。

内卷的“猜疑链”
Photo by Buddha Elemental 3D on Unsplash
💡
谢谢阅读,欢迎你在 X 即刻上关注我。

最近用微信读书在上下班的路上把三体完完整整的听了一遍。再一次感受到了莫大的震撼。大刘在这 3 部作品中的每一个科幻点子都有很大的延展玩味空间,顺着脉络想象下去都非常有趣。

之前的内容中,我说过如今的内卷像是一种囚徒困境,或者剧场效应。然而这种现象用“猜疑链”解释,也完全说得通。

商品越来越多,购物越来越难?我想聊聊消费与品牌 | 假设检验
当狂躁随着经济增长一同冷静下来,狂欢过后,我们会开始思考:在更稳定,节奏更慢的社会,我们要如何生活?我们的欲望、目标、情绪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

面对下面的情景:

  • 持续温和通胀:收入提升 - 物价提升 - 产品服务更好 - 支付意愿提升
  • 持续通缩:收入下降 - 物价下降 - 产品/服务越来越差 - 支付意愿降低

如果我们是抽离现实的,站在上帝视角,那我相信每个人都非常容易做出选择。人们追求美好生活向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

但这需要全社会或者说绝大多数人的共识,而如果无法构建足够的信任和彼此的理解,那么“猜疑链”就会建立:

虽然我们口头都说不内卷 - 但我不知道别人是不是真的不内卷 - 我也不知道别人是否相信我真的不内卷 - 我也不知道别人是否知道我是否知道他们真的不内卷

只要有一个人打破了信任,开始率先抢跑内卷获利,那又势必引发连锁反应。国人非常习惯于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最终导致大家在内卷的路上越走越窄。这一块我们在之前的内容中已经详细解释过了,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样近似科幻的画面:5 月份才约谈各个平台反内卷,转眼间这个闪促,那个闪购就开始了。

这种行为是非常虚伪的,打着为社会发福利的名义去压榨社会,长远看只有平台获益(这一点,我想在之后的一篇长文中详细解释讨论)。

但用户的确非常容易被这样的虚伪所欺骗,一次又一次。哪怕他们的手法从未改变,还是熟悉的味道。就拿外卖来说,更便宜,更快就是平台眼中的更好,全然没有食品安全的考量,明厨亮灶这个词似乎也在远离我们。卷到现在的后果就是我在叫外卖时,除了有实体店的,我去过的品牌外基本都不敢点,选择少的可怜。

就像三体中针对“功利主义”和“道德主义”的探讨,我们也面对着“功利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选择:

  • 选择“功利主义”,那就是“去他球的大环境,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你卷我也卷,先赚一波再说,大不了跑路”。
  • 选择“理想主义”,那就是“放眼长远,做难而正确的事,但又真切的要面对当前的困难和模糊的未来”。

当然,现实与三体不同,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发动“黑森打击”让“作恶者”或者“异己”消失。但幸运的是,我们面对的终究不是一个决定生死的抉择。

每个人的消费与行为都在为自己想要的世界投票,而每个人也最终会做出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

  • 谢谢阅读,欢迎你在 X 即刻上关注我。
  •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帮助,欢迎你对我的创作进行打赏。
  • 你的订阅、评论并分享给好友❤️,也是对我很大的支持及帮助;
  • 你也可以访问网站介绍📑,更好了解我及这个网站。
  • 如果不喜欢,希望你留下建议,并分享给你讨厌的人😜。
订阅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