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检验」每周通讯 #004 - 220709
本期包含:「快速、廉价、失控:Shein 突然崛起的内幕故事」、「特斯拉超级流水线进化史」、「数字鸿沟已经袭来」、「人类距离复活猛犸象、袋狼和旅鸽等灭绝动物还有多远?」等内容。
亲爱的朋友,见信好!
这是「假设检验」每周通讯的第4期。一转眼我写小报童专栏和Newsletter已经一个月了。每周找到了固定的节奏来回顾自己的阅读和想法,对我来说很有收获。我希望今年是我的“深度年”,可以把自己过去的工作,兴趣做更深度的挖掘和梳理,这样一个富有仪式感的输出也给了我多一些些动力。
PS:内容包含链接,建议通过邮件订阅或者网页访问,更便于阅读。
音乐:
撑一条船,离开台湾七百米,风平浪静,天河流向东方去。
本周阅读:
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一夜走红,但迅速遭致反对之声:点击阅读
就在Shein不断聚集人气的同时,一种相反的趋势也逐渐显现:年轻人开始抵制Shein,并公开反对快时尚。在高中和大学的校报上,在自助餐厅、抗议活动以及社交媒体平台上,一股反对Shein、支持可持续性的思潮正在升温。
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在美国面临数十起诉讼,涉嫌盗用设计:点击阅读
原告既有在家工作的小设计师,也有零售巨头,比如Ralph Lauren Corp. (RL)旗下一家子公司和太阳镜生产商Oakley Inc.。在社交媒体上,独立设计师向粉丝们抱怨,并相互交流自己版权被盗的事,他们称自己的作品或设计未经许可出现在Shein销售的产品中。
快速、廉价、失控:Shein 突然崛起的内幕故事:点击阅读 一| 二|三|原文
考虑到快时尚行业是世界上危害最大的行业之一,Shein 在吸引这类资本方面的成功令我震惊。它对合成纺织品的依赖破坏了环境,而且,通过鼓励人们不停地更新衣柜,它产生了巨大的浪费; 在过去20年里,美国垃圾填埋场中的纺织品数量几乎翻了一番。
最近接连在WSJ上看到了对Shein的批评,于是想起了之前在Wired上看到的文章,想拿出来仔细读一下,发现36kr有翻译的中文版。我个人对Shein这样的商业模式并不喜欢,投入了大量了人力物力、各类资源其实是为了追求“极致的浪费”。当他成为巨人,面对这样的反对声音也不足为奇,对于这样的品牌和生意,我一向比较有耐心,不用过早下定论,让时间给出答案。
特斯拉超级流水线进化史:点击阅读
马斯克奉行第一性原理,在解决问题时将事物解构成基本要素,从头开始寻找最优解,不轻易相信已有的做法。特斯拉员工手册的第一句话是:我们是特斯拉,我们正在改变世界,我们愿意重新思考一切。
特斯拉的故事永远都不嫌多,每次看到幕后小故事和背后的思考都能受到新的启发。其实第一性原理隐藏在很多伟大的思考背后,就像文中说到的“最难的产品不是车,而是制造车的工厂”,其实和《基业长青》说到的:“公司才是终极的创造”也有不谋而合的部分。
数字鸿沟已经袭来:点击阅读
许多餐馆和酒吧已经抛弃了实体菜单,转而使用二维码、应用程序和网络表单。尽管数字鸿沟多年来一直在排斥经济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和老年人,但它的迅速扩大正在产生一个新问题: 这些虚拟服务的体验往往非常糟糕。
没有摩擦的交通,背后的代价是什么?:点击阅读
快递服务在冠状病毒疾病大流行期间,无疑为人们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服务ーー尽管对于送货和打包订单的工人来说肯定不是这样。但从中长期来看,它们有可能进一步削弱城市的社会交往和社区感。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向电子商务的转变将威胁到实体零售的可持续性。外卖应用的增长威胁到餐馆,同时创建了“鬼厨房”网络,人们无法到访,只能为外卖生产食物。
这2篇来自Wired的文章,虽然是从2个角度出发的,但我读出了同样的思考背景,那就是技术对人带来的影响,在追求科技带来的便利性时,是否有意无意的会造成更深的分裂和孤立。我们都很清楚社交网络增强了极端化观点,但也许没有注意到外卖与自动驾驶也会减少社区的交流,加强阶级的区隔。这个平衡点值得思考。
人类距离复活猛犸象、袋狼和旅鸽等灭绝动物还有多远?:点击阅读
灭绝的英文是“extinction”,这个词来自于拉丁语exstinguo,意为“熄灭,扼杀”。它匆匆闯入,像一个不速之客,伸手,捻掉烛芯,伴着几点火星坠落,生命之光遂在历史的间隙中消散,只留下灰白的烟雾缠绕空气。
最近在大聪的频道看了“一口气看完5部《侏罗纪公园+世界》”,能体会到一些想要尝试复活灭绝动物的心情。有纯粹的好奇,对人类行为的挽救弥补,以及隐藏在背后想要与自然规律对抗的执念。
NASA:这月亮上的土,也是你想卖就能卖的?:点击阅读
少了的269克月壤,单纯以金钱衡量,如果以2018年苏富比拍卖行0.2克苏联“月球16号”沙砾高达85.5万美元的成交价( 估价为100万美元)计算,大概相当于11.5亿美元;如果参考今年5月26日RR Auction官网挂出的3032号拍卖品、重约40毫克的“阿波罗11号实验月壤”的40万美元估价,就又翻了一倍,是将近27亿美元。不过,即使金额如此庞大,可能依然不是终点。
我想起来小时候有新闻说美国有个商人宣称可以销售月球的土地。人类等于已经几十年了,但我们对月球还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状态,没想到作为普通人,也有可能通过这些稀奇古怪的方式和月球产生交集,了解这样的小故事也是很有乐趣的。
52 Design Principles:点击阅读
52 Design Principles 是 RPDC 送给自己和所有设计师,研发、产品的礼物,希望前人的经验能帮助我们做更好的设计。RPDC 小红书产品设计中心是小红书用户研究、 产品设计、体验设计、视觉设计以及摄影摄像团队的官方集合体。我们分布于上海、北京,负责小红书主站以及相关附属产品的核心体验、服务、创意设计与研究。
在网上看到有设计师推荐这个网站。很多设计原则也并不仅仅适用于产品设计,而是在日常中都可以使用的思考方式和原则,很有学习参考价值。
趣闻:西南联大的沟通场景
西南联大英文系的教师燕卜荪曾是学生们颇为喜爱的老师,他毕业于剑桥大学,讲话一嘴牛津腔,因为缺少书籍,他多靠过往的背诵记忆给学生讲课。他曾经归纳了西南联大教学成功的原因:学生的水平都非常高,我见证了中国吸收欧洲成就的努力最后的伟大日子,那时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中国人相当于一个受过最好教育的欧洲人。我的同事们彼此之间总是用三四种语言混合着谈话,没有丝毫做作,只是为了方便说话。
视频:叁叁肆巡演纪录片
我们的叁叁肆·陕宁篇:点击观看
我们的叁叁肆·安徽篇:点击观看
上周翻出了很多南京市民李先生的歌来听,顺便的就在Youtube上找到了这两个纪录片,想看看当时叁叁肆巡演背后的那些故事。现实的种种无奈和对音乐的热爱与充满希望的对撞非常有感染力。我特别喜欢看那些观众、志愿者的片段,想象他们的生活,能感觉到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遭遇,但大家都有着对生活的热爱。
语录:
艺术评论家聚在一起谈论的是形式、结构和意义,而艺术家们在一起讨论在哪里可以买到便宜的松节油。
毕加索
图集:Gucci发布最新宠物用品系列「PET COLLECTION」
该系列透过 Max Siedentopf 担任艺术指导及摄影的宣传广告揭开序幕,采用再生聚酯纤维、再生棉和 Demetra 原料等永续材质,并结合创新皮革工艺,为猫、狗设计 Polo衫、T-shirts、针织衫、防水外套等服装项目,以及美观又方便的宠物包、陶瓷喂食碗、项圈、牵绳、迷你沙发、等单品。
专栏 - 《详谈 - 吴骏》内容摘录
今天下午抽空看完了《详谈》的最新一期,对话的是三顿半的创始人吴骏。看完我也有很多感悟和收获,这一期,我先把一些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段落摘录下来分享给大家,之后再抽空详细聊聊我的想法。
我自己的感受,长沙是一个文化碰撞很多的地方,有点像上海,再以前像泉州这样的城市。而且长沙因为有湖南广电集团,文娱产业发达,确实带来非常多新鲜的内容。自从湖南卫视起来,好像感觉湖南人天生对创新有一种使命感我是湖南人,我在全国范围里面领先做点什么新的东西,很正常。其实今天看到的长沙很乡消费品的公司,我觉得都是受到了这方面的影响,包括我们也是。
我在北京待了8年,做广告和媒体,07 年我跟另个创始人喻超一起去川藏小环线走了一圈。回来以后,就是那种迷失感,觉得什么东西都没劲,广告公司没劲,媒体没劲,这些东西都很虛无,总觉得要做一点自己的事情,才算是比较实在的东西,否则都是给别人打工,太没劲了。
咖啡馆还没装修完,咖啡还没上,店里面全是人。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来干吗的。我说我店还没开放,也没有什么喝的,他们说有什么上什么,无所谓。所以它就是一帮年轻人喜欢的地方,那个城市太需要这样的文化出口了。
李翔:没有做用户需求调查?
吴骏:那时候没做过,今天也很少做。我就问一些我觉得生活中对消费有认知或者有影响力的人。我不会做那种很大众的用户调查。我觉得还是少数人掌握着更趋势化的东西。但是用户体验调查做得比较多。
李翔:我翻你们很早的公众号文章,之前还做黑巧克力、粽子,还有很好看的杯子。
吴骏:我们当时把咖啡的晶体化、液体化、糖浆化、糖球化、萃化、乳化,全部做了。先学怎么做。比如我们做过咖啡芝士。再比如马卡龙中间塞咖啡有没有可能,那我们就做马卡龙。巧克力中有咖啡味道有没有可能,我们就做巧克力。我们当时就想,咖啡能做的所有东西,我们都尝试。我们也不是只做咖啡味,什么都试了一下。直到今天我们都没变,就是“探素星球风味”。当时主要是指所有能探索的味道,能放的都放。比如我们当时的马卡龙是爆珠马卡龙,一咬咖啡浓浆爆开。因为马卡龙特别甜,咖啡浓缩浆很苦,马上能综合起来,很好吃,但是没上市。
我们当时卖得好的产品,上面写了一句话,只要有热水,就能获得一杯好咖啡。只要有热水就行,因为我把杯子给你,挂耳包给你,壶给你,你只要往壶里面接上热水,把水倒进杯子,就能获得一杯好喝的咖啡,做成一个package,这个套餐叫作挂耳咖啡大满贯。因为我那时候喜欢莎拉波娃。这个产品就用了网球项级赛事的名称叫大满贯。大满贯奠定了三顿半后来的很多事情,都是基于精品咖啡带来更多新鲜的体验。我们把它简单概括为精品咖啡的无限可能。
咖啡的好处是既有消费属性,又有文化属性,最重要的是还有社交属性。它是难得的三个属性合一的商品类别。这意味着它有很多的可能性。谁把这个可能性放到了最大?现在其实就是星巴克。消费、文化、社交,谁抓住这三个东西,谁就成就了咖啡更大的未来。
消费感,就是它作为一个商品,要体现出的价值感,从生产制造到交付体验,整个过程体现出的价值感。我们为小罐子设计了一套新的生产系统、视觉语言和风味体系,是整个的新体验。
文化感,是品牌的意义感,是品牌世界观的输出,要跟内容结合起水,在用户体验的时候,有更多氛围和情绪,以及更长期的一种意义感。比如用三顿半咖啡做创意饮品,看到很多人生活中的创意表达,这些都让喝这杯咖啡有了口味之外更多的感受。
社交感,是我们在整个场景中的连接能力,比如我们通过返航计划。和几百家咖啡馆一起在线下做回收,做互动,有十几万人用一种游戏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环保的一些想法,这也是一种新的社交关系吧。当然这都还是很初期的阶段。
所有事情就三点,基因、体质、能力。做品牌、做事情都一样。然后就是你想不想做,你要不要做,能不能做。一个不行,就不要做了。体质不到位,能力长不出,不要开,你确定它能够长出来再做。
开在安福路,就是倒逼自己,因为我不能给安福路拖后腿。如果开在偏远的美术馆,我会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所以第一次小罐面市,要在咖啡展;第一个线下的概念店,要在安福路。去就要去挑战最大的地方。成就成了,不成,咱们再来。
我觉得做内容要看几个点。
第一,如果你不知道和谁在一起,你就不要做內容。这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要跟谁打交道。
第二,如果你不具备强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传播能力和感染能力,你就不要做创新结构的内容。最起码我还是一个能表达的人,能把我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这很重要,因为后面团队要一直跟别人打交道,去说这些东西。
第三,如果你不知道品质的金线在哪里,内容好坏那根线在哪里,你就不要做内容,否则你肯定会让自己变负分的。还有你不打算长期做内容,只是想通过内容换短期流量,比如说,你觉得内容就是到社交媒体搞投放的素材,那可能会一直都我不到感觉。
李翔:你们对内容的要求,那个金线会是什么?
吴骏:就是很三顿半。
李翔:怎么才能很三顿半?
吴骏:这个东西说不清。我们试图总结什么才是很三顿半,它有很多的标签,总体上来讲要与众不同,要探素新的价值,完成度要很高,体验要很好,要竭尽全力,确实真正做到最后一秒。说不清楚。但是在不断號掉的过程中间,会慢慢找到三顿半的那个尺度。
李翔:全是通过负面清单来体现,没有正面指导?
吴骏:就是一遍遍不过,但是我会跟你讲为什么,不过的逻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可能的方向是什么。做着做着就发现,原来这样是比较三顿半,慢慢找到那个感觉,效果提升很多。
李翔:你们会把联名作为做品牌重要的方法吗?
吴骏:这就是和谁在一起的问题。和谁在一起是张泉灵跟我说的,对我很有影响。联名也是要想清楚,两个人为什么要在一起,如果只是要交换用户,其实没必要用品牌,主要还是交换体质,交换一些认知,过程中长出一些新的能力,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件好的东西,当你放了很多价值、很多体验在上面的时候,它就可以流通起来。所以你创造一个好的、有价值的东西,一定程度上它是不会磨灭的,甚至可能增值。但是你为了做某件事情而去生产堆满是堆砌感的东西,后面其实都变成了不可持续的,反倒挺浪费的。
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个感觉,做什么东西一开始都会想,它是不是可持续?我做桌椅,花几个月的时间去做工艺和设计,为什么不能销售?只要我不本着赚取暴利的目的,完全可以:有好多人就定了我们那个家具,全都是小工作室,平时往里一收,朋友来了,拉出来,上面摆两杯咖啡,不占地方。
我觉得品牌上,我是不愿意去迁就个人的,你得适应这个体系。不然有太多的语言,这个品牌就没法传递出一个统一的调性了。你不能说服他适应你这个体系,那就说明你对这个事情的把控力是不强的。
如果你非得在乎自己是“三顿半”这个品牌,你就会把线上线下所有东西全部叫作三顿半。但如果你在乎的是,你能通过不同的场景连接更多的人,服务更多的人,你就不会在乎你是三顿半还是两顿半。所以它叫原力飞行,你就让它自成一个体系,因为它的目的是服务好这些人,这些人不需要知道三顿半。理论上他们是不知道三顿半的,那线下店里面有8号就可以了。它叫原力飞行,它有8号,都算三顿半影响很深了,理论上它是可以拒绝的。
所以我们尊重的是这个服务场景,而不是品牌。你得放下这个品牌。幸好我是做品牌的,所以我不会执念于三顿半这个品牌。 有的人毕生要成为一个品牌,我不是,我是想要成为一个世界观。我说得这个世界观对我來说最重要。这个世界观是由三顿半组成的,还是由三顿半 + 原力飞行+返航计划、由数以万计的连接的合作者组成的,在我看来,后者是我更想追求的东西,而不是成就一个三顿半。
有很多品牌,习惯去工厂简单调个配方或者工艺,我设计公司包装下,做一个定位的概念,不断重复一句广告词。要不就找一个不关联但是很流行的明星,借势猛发一些社交媒体的内容。这些很速成、来得快,所以很多人喜欢。最后工厂的一个老产品被包装成十几个新概念,一个做法被营销演变成十几种说法,实际还是同一个东西。这不叫创新,最多是个滤镜式的营销创新,没有流派,不成体系,消耗工业,也消耗用户。拼盘式的产品都摘不长久,你能做的大家都能做,工厂自己就能做,你不能把自己的生意做成人家的生意。
跟外面交流不是特别多,我学习的对象大部分还是合作者,做设计的、做咖啡的、做品牌的、做自己生活空间的、做图书杂志的、做媒体的、做材料的,包括投资人,都是我的学习对象。但通常我不太会找某个消费行业的创始人作为我的学习对象。很多人的真知灼见,其实在只言片语中,不是在饭局上。
你会发现他的很多想法都是一两句话概括完了,剩下的都是论据。你想知道,那看一篇报道,就知道那个论点了。但是很多人看不出来。很多人看一篇报道,只是看了一个故事,其实你要看的是,他思考问题是基于哪些原点。
天平的两端,一端是它的收人在稳定健康地增长,另一端才是你做更生的内容创造价值的东西。
如果这一端没有起色,现实一点说,你会分心的。其实天平两端就是你精力的两端或者你重点的两端,这一端增长能够起来,你就有更多精力放在那一端,公司就是良性的。否则这个投资人问一下,那个投资人问一下,你还要解释最近我们在做什么事情。可能一点点犹豫、偏差、信心的减弱,就会让你对这件事情的专注度变差。这些细微的东西,有点像蝴蝶效应,感觉 不好,可能会导致产品的完成度更差。其实做这些事情是为了换那个事情。
- 本周其他内容:《详谈 - 吴骏》内容批注 | 谈谈雪糕刺客
以上就是本期内容,感谢你的阅读!
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也请帮忙分享转发给你的朋友。
如果你有任何建议或者只是想聊聊,欢迎通过邮件或者小程序回复。
也可以给我发送邮件:johnbens24@gmail.com 或添加我的微信:johnbens,期待与你交流。
我们下期再见。
John Cheng
2022.07.09
更多内容: